方巾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方巾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探渠首确保一渠清水向北流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8:41:56 阅读: 来源:方巾厂家

渠首护水队在巡视一库清水。

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在即,渠首2000人护水队全力保水质

10万移民的生活咋样、上百家关停企业的命运如何

保证2亿人喝上干净的水,渠首人的责任漫长又艰巨

探渠首:问渠哪得清如许

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调水已经进入倒计时,摆在丹江口库区面前最急迫的任务是,保水质。

在渠首所在地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,66岁的李进群每天早起来就到丹江大坝新修的大桥上打扫卫生,清扫完桥面,再将渠两岸的废弃物捡干净,直到大坝周围干干净净,他才满意地返回家去。

这一习惯,他已经坚持了30多年。从上世纪70年代在此修大坝,到如今义务搞清洁,李进群已经和渠首结下了割不断的情缘。试调水开始后,李进群更是每天都泡在渠首,生怕有一点垃圾掉进干渠中。

40年前那次修大坝,李进群负伤失去了一条胳膊。多年后,他洒下热血的渠首工程终于在新的建设者手中变成了现实。这次新修渠首,李进群所在的陶岔村搬迁到新村,他家分到了三套两层小楼,家电齐备,三个儿子一人一套。

“我们全家因为南水北调改变了生活,我不能忍受这水渠里有一点脏东西。”12月8日,李进群站在大坝上说。

像李进群一样,保护水质已经成为淅川全县上下的共识。在淅川境内长达2900公里的库岸线边,一支2000人的护水队正守护在水库边。

护水队有一位队员叫刘爱江,她原是县畜牧局一名退休职工。刘爱江出生那年,父母正参加丹江口大坝工程建设。“爱江”这一名字,凝聚着父母对丹江深厚的感情。这种情感传承在女儿身上,成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
上班第一天,摆在刘爱江面前的是河边堆放十来年未清理的垃圾。刘爱江没有挑肥拣瘦,她和队友们挥着铁锹,推着兜子车,说干就干。亲朋好友对此有些不理解,刘爱江有自己的见解,“我不是捡垃圾,我守护的是咱库区‘大水缸’。”

“水必须清!这是淅川移民抛家舍业铸就的承诺,也是淅川人的责任。”淅川县县长赵鹏介绍说,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资金,用于支付保洁公司劳务费、乡镇护水补贴等,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保护丹江水质,激发全民护水积极性。

该县还在沿库边的11个乡镇新建了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场,目前已通过竣工验收,马上可以投入运行。

淅川丹江口水库水质最新检测结果表明,库区水质稳定在国家二类及以上标准,且持续好转。

问移民:你在他乡还好吗

三年前,淅川16.5万移民成功搬迁,创造了新中国水利移民的奇迹。如今,他们为之牺牲奉献的调水工程终于要投入使用了。移民们在新家过得还好吗?

淅川县厚坡镇柴沟村有个700多人的移民小区,小区内的居民是三年前从香花镇搬迁到此地的移民。这里统一建设了两层新楼房,门前新修了水泥路,还有直通到户的沼气等,便利的生活让这里看上去和城市差不多。

在移民新村旁边,有一个大型养殖小区。50岁的赵志清是村里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,他介绍说,村民大都有养殖经验,移民前在老家的河边靠打鱼、养牛、养羊为生。搬迁后大家商量还是搞养殖最合适。村里申请修建大型养殖社区,由政府提供补贴建设。不到一年时间,占地70亩的基地就建成使用,每家可以根据需要租用。

“村里差不多都进来搞养殖了,总共有98户。”赵志清介绍说,去年,全村养殖收入达到800万元。

赵志清还描绘了一条“养殖、沼气、蔬菜种植、经济作物”的循环产业链,甚至将来搞哪些品种也已胸有成竹。“苗圃、烟叶、核桃这些价值高的我们都准备做。”

在村里的规划中,第二个养殖小区也已提上日程,届时会将原有养殖小区出租,每年将有不低于40万元的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,投入到新项目中。

谈起新家的生活环境,赵志清也赞不绝口。最令他高兴的是,搬到新家后不到一个月,两个儿子同时在新居结婚,全村人都来喝喜酒。

赵志清上个月去大坝逛了一圈。“渠首建得真漂亮,那水也干净,我们为了调水搬家也值了。”他说。

在香花镇采访时,记者还遇到了75岁的刘德义老人,他从仓房镇移民到了辉县常村镇,这次和老伴回来到香花镇儿子处住一段时间。已经是第四次移民搬迁的刘德义说,新家很好,周围工厂多,找工作很容易。但他还是有些想念老家的山山水水,没事的时候经常回家住一段。

最令老人没有想到的是,新修的南水北调干渠居然又流经他位于辉县的新家不远处。从淅川仓房镇到辉县常村镇,大约有一千里远。“水流千里又到了家门口,我这辈子算是和丹江离不开了,想家的时候,我就到渠边走走转转。”

访企业:有欢喜,也有痛

调水工程即将正式通水的消息既令郭新彦高兴,也令他有些伤感。高兴,是因为这里有他们的一份功劳,为了支持水源地水质保护,他所在的淅川丰源氯碱公司忍痛关停。伤感的是,企业停产后陷入困境,两年来为了救活企业,他们想尽一切办法,但始终没有大的起色。

丰源氯碱公司位于淅川县上集镇,紧邻县城,离水库的距离其实较远,但由于公司生产化工产品,有造成污染的潜在威胁。2012年底,这家生存了16年、年产值近2亿元的企业被叫停。

“我们前身是个负债累累的乡镇企业,这10来年把工厂做起来非常不容易,不仅每年交税一千多万元,还解决了三四百职工的就业。”公司董事长郭新彦每谈起企业的命运转折,总是感到痛心和惋惜。

现在,原有的化工机器设备已经被拆解,静静地矗立在已经封存的车间里。“这些设备都只能当废品卖了,损失至少在五千万元以上。”郭新彦说。

他不止一次的强调自己的真实心境,“马上通水了,这是大喜事,我也感到高兴。但高兴过后,经常又有一种失落感。这些年我们不都白干了?”

由于郭新彦的企业并不在淹没区,所以不享受此前的补偿政策。淅川县为解决像丰源氯碱这类企业的关停问题,研究了补偿方案,但由于财力所限和一些政策原因,能提供的补偿杯水车薪。为缓解员工的生计问题,企业如今临时新上了一个小型铁印印刷项目维持。

在淅川,近些年先后有350多家企业被关停,累计经济损失达150多亿元。他们为了水质保护,牺牲原本红火的事业,留下了难以释怀的遗憾。

和关停企业命运类似的还有水产养殖业。渔业曾是淅川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,有2万渔民在水库边养鱼、打鱼为生。但因为养殖饲料会污染水质,当地的网箱养殖今年全部被拆解上岸,渔民损失很大。县里为了补偿渔民,贷款一亿元用于补贴网箱拆解。但对那些养殖户而言,他们养鱼的致富路却从此没有了。

更让当地忧虑的是,淅川电力优势即将丧失。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,淅川享受每年约10亿千瓦时优惠水电,以弥补被淹没的损失。随着调水量增加,汉江发电量下降,未来优惠电难以兑现,将直接影响当地工业发展。

吐心声:新起点,新开始

对淅川许多干部来说,通水,意味着五六年来紧张繁杂的高强度工作终于要结束了。对另外一些人而言,通水之后,更艰巨、更长久的工作已迫在眉睫。

在渠首所在地九重镇,全镇公务人员正忙着通水前的干渠绿化和环境整治。记者见到镇党委书记徐虎时正逢周六,上午他有三拨事情要商量,下午还有一场村组干部会在等着他。

“不仅是我,全镇的干部都是这样。4年了,除了过年放五天假、清明节休息一天,所有的节假日都没有休息过。”徐虎提起过往,一直感叹对不起全镇的干部职工。

九重镇因特殊的位置,承担着渠首枢纽工程、中线干渠工程、移民迁安工程、高速公路建设四大工程,涉及30多个村庄,需拆迁安置8600余人,迁坟7000多座……工作繁重可想而知。

为了推进工作,徐虎甚至把已经退休的七位乡干部又重新请回来,村干部也全职上岗统一调配。最令他唏嘘的是,现在还有五个村干部瘫痪在床上,“他们都是在移民、拆迁最艰苦的时候被高强度的工作累倒的。”

在淅川县委书记马良泉看来,通水,只是调水工程一个阶段的结束,他并没有千斤重担卸下后的轻松。“保水质的重任才刚刚开始,如何保证一库清水永续北流是大挑战,也是淅川县今后永恒的任务。”

这位三年前就任的县委书记已经在淅川工作了6年,从县长到书记,他见证了库区的点点滴滴,感受非一般人能比。“淅川人两年完成16.5万移民迁安,还承担着服务渠首枢纽工程和全线最宽干渠建设的重任。今年为了迎通水,我们完成‘双百会战’确定的160项任务,又自加任务200多项。难度之大前所未有,如何谈牺牲奉献都不为过。”

“说不累是假话。这些年,不仅是我,全县干部职工,没有一个人置身事外,加班加点干,有10名干部还为此献出了生命。”马良泉说到此处有些动情。

“保证2亿人喝上干净的水,渠首人除了奉献和担当,别无选择。”马良泉说,通水过后,淅川将正式进入后移民时代和保水质求发展时期。相比轰轰烈烈的十万大移民和火热的渠首工程建设,未来的工作是艰巨而又漫长的。

水源地的水质保护、县内移民的生产生活、库区的生态建设、淅川县的未来发展……这些问题,哪一个也不轻松,需要渠首人更持久的坚守和更多付出。(记者 陈辉 通讯员 高帆 杨振辉)

宁夏职业装订制

桦甸工作服定制

西安设计职业装

大连制作西装